2007年2月2日

为何不去作文章?

    要写论文了。但我的指尖总在写就的论文大纲晃动。为什么呢?因为我想要一个合乎性情的写作方案。何也?就是可以将科学论文、数学公式、程序代码、工作小 记、思想片段等一系列的元素组织在一个简单的系统中,并能快速地进行打印、电子邮件与博客发布。这样我就可以放开自己的思绪,按照"非线性"的方法进行论 文编写与思想记录了。
    首先我排除了 Word ,虽然其是许多人管理发布文档的"标准手段",我却不欣赏。Word 在编辑数学公式与版式设计上是如此的繁琐,而且由于 DOC 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其不能用 CVS 来进行版本管理与文本比对,实在不适合进行多个文档的长期的交叉式的编辑。这时 Latex 进入我的学习视线。 Latex 是采用标识语法符号来进行排版,其类似于程序编写,很适合我;而且其是文本编辑,可以进行 CVS 版本管理。优点多多,而且在不断地使用中会有更深刻的认知与更高明的技巧,实在是"可玩"的文档排版方案。所以我对 Latex 进行 了近2个月的系统学习,有些"玩物丧志"了。
    但这至多解决了文档排版的问题,如何记录自己思想的点滴,并能进行方便地汇总呢?我尝试了几种方案:一是用 DiaryOne 电 子笔记本进行记录。 DiaryOne 笔记本很方便,而且可以添加附件与录音。但其在信息组织上很是简陋,只能按目录进行存放,不适合多线交叉管理。然后我又用了 Wiki Wiki 是一种非常利于进行非线性编辑的工具,其可以将所写文档以链接的方式进行交叉管理;由于我多是用来记录文本,所以在尝试了一些需要安装或需要 PHP 支持的 Wiki 程序后,最后确定使用 TiddlyWiki ——这个单文件的 Wiki 作为记录之用。很神奇的一个小软件,将 JavaScript 显示技巧应用得很出色。我建议每个学习使用 Wiki 的人最好从 TiddlyWiki 开始。要使用好这个软件,应安装 Firefox,否则无法实现其强大的信息管理功 能。但可惜的是 TiddlyWiki 不支持附件,这给我带来太多的困扰。思量很久,终放弃。随后我将目光转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 Blog 上。虽然我有许多的 Blog ,但使用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其需要太多的 Web 编辑时间,而只有 MSNSpaceBlogger 支持我最喜爱的电邮发布。 MSNSpace 虽然是个很好的 Blog 系统,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访问速度。可能 MS 将其与操作系统捆绑太多,或是国内访问较慢,每次我登录它都要等待很长时间。而 Blogger 的国内访问以前一直不稳定,我申请后就未认真打理。但这次我重新评估 Blogger ,不仅它的 beta 字样消失了,而且其在国内访问速度很快,与 GoogleGmailDoc 等结合的更好。在新版本中 Blogger 提供了全方位的模板代码编辑与电邮输入输出功能,这强烈地吸引了我。我手写了模板 CSS 代码,并且定义了电邮发布与电邮输出,从而可以同步更新 BloggerMSNSpace ,这是太好了。经过上面的一番探索,我决定采用 Email 的方式来发布 Blog 。利用 Blog 的 TAG 功能来组织自己的思想片段。
    在 Windows 平台上最常用的电邮工具是 OutLook 。虽然它很好用,但我仍不满意,因为它不支持 HTML 代码输入,就是不能在编写 HTML 邮件正文中直接插入 HTML 代码。于是我想到 Foxmail,它曾是我经常使用的电邮工具。我下载了最新版的 Foxmail 6,可惜它也不支 持 HTML 代码直接插入功能。最后我发现 Firefox 阵营的 Thunderbird ,它虽然没有 Firefox 那样有名,但其品质却很出众。不仅有强大的自定义的 Filter 功能,而且支持 HTML 代码插入。更出色的是它也是基于 Add-On 的,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有用的小插件,自己也可以编写一个。我下载了一个 pasteCode 的插件,其可以在粘贴 C、C+ +、Java 代码时自动为关键字等加上高亮颜色,很有趣。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前面的探索,现在我对自己的这一系列编辑方案进行总结,就是 Thunderbird + Gmail + Blogger + Latex(CTex) + Editplus 。其间的交流与联动,我写了一些 Python 小程序来完成。对于流程图,我试用了不少工具,但目前看来还是 MSVisio 最好,只是一想到它竟然不能发布为 EPS 格式就很切齿。

2007年1月29日

MonkeyGTD的使用笔记

GTD是一种工作方法,因其可有效提高效率减轻压力而受到全球诸多白领人士的关注。现在GTD工具很多,从网站程序到桌面程序到PDA程序都有。 MonkeyGTD是其中的一款,其优点在于只使用一个简单的html文件就可以已经GTD管理。用好这个软件的前提是你有改变目前烦乱工作状态的强烈需求,而且最好能通读《Get Things Done》(大陆版名《尽管去做》),了解GTD的基本概念与流程。当然GTD的流程与MonkeyGTD还是有些小区别,而这些区别就会成为初学者的拦路虎。我也是这样摸索了好些时候才上路的。好在GTD只是一种方法论,其提倡使用者发挥自己的智慧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所以即使没有按照"标准"方式来使用MonkeyGTD,只要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就行。
我的MonkeyGTD版本是( MonkeyGTD 1.0.10 ),在Firefox2中运行。
MonkeyGTD是建立在一个知名的 Wiki系统--TiddlyWiki上的,所以其保留了TiddlyWiki的标准界面,上面是标题工具栏,右边是导航与配置栏,其余部分是主要工作区 间。在该区间内所有的模块都是可打开关闭即排序的。难道你不惊叹在看似"平常"的Javascript下,TiddlyWiki这个单页面网页会呈现如此 多的动态效果呢?
===================================================================
配置系统
首先,先简单配置一下这个系统,点击右边的导航栏的"option",点选上"AutoSave",这样你就不会遗失任何修改。
===================================================================
使用入门
然后点选标题栏上的"Dashboard",弹出一个"Dashboard"框,这是MonkeyGTD的控制中心("DashBoard"就是仪器面板 的意思)。其中最左边是两个重要的列表"Context"和"Project"。"Project"不用赘述,是带有明确目的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Context"则是GTD的一个用语,其表示在怎样的场景下执行这个操作(Action)。MonkeyGTD已经根据GTD给我们设定了一系列 Context,详细说明如下:
(1)@Agendas:日程,表明需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事。
(2)@Calls:电话,表明需要通知的事务(如待打的电话)或可在电话边完成的事(如在等待别人接听时顺手整理一下某个文件夹)
(3)@Errands:差事,表明交付给其它人的事务。
(4)@Home:家中,表明在家中做的事(比如洗衣服啦)
(5)@Travel:旅途中,GTD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所以即便在旅途上的时间也要利用。@Travel表明可以在汽车或飞机上做的事情(如看书等)
(6)@Weekend:周末,表明在周末或节假日要做的事务。
(7)@Work:工作,表明在工作环境(如办公室)中要做的事。
注意,"Project"是从时间角度来组织操作,而"Context"则是更考量空间角度,这样两者协调可以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时空坐标系,而GTD的工作就是明确每个操作的时空坐标,已提高工作明晰度、减少责权模糊给心理造成的压力。对于初学者,MonkeyGTD所提供的"Context"已经足够了。要增加"Context"或"Project",一定要点击列表边上的"new"按钮哟{高级说明:在MonkeyGTD中Context或Project是用tag来区分的}。
===================================================================